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这两周,金融、地产等传统周期板块,以及食品饮料等消费股表现活跃,部分私募通过提前布局,近期净值涨幅明显;同时上半年火热的AI(人工智能)板块则发生了较大调整。
对于市场风格是否切换,私募分歧比较大,有的看好顺周期板块行情持续性,认为有基本面及政策面的支撑,且估值较低;也有的认为券商、地产等仍是短期行情,更看好有中长期成长逻辑的板块。同时,AI在经历前期概念炒作后,即将进入业绩验证期,未来大概率走向分化,更看好未来A+应用领域的机会。
另外,尽管近期港股上涨后再度调整,但不少私募认为,经济动能的恢复、流动性预期的改善等宏观环境变化,看好港股在低估值下的投资价值。
私募提前布局顺周期获得收益对行情持续性看法现分歧
近期,传统周期板块的起来受到市场关注。
勤辰资产表示,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三点:一是面对现实,认为经济恢复是“波浪式发展”,面临“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直面问题,实事求是;二是对地产的表述,强调“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要求“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此后住建部表态在刚需和改善上都要有实质性举措;三是“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同时,从最近公布的数据看,本轮库存周期已经走过底部,部分化工品、化肥、电子电力元器件均逐渐呈现右侧苗头。“自然的补库周期叠加政策加码,下半年的经济将‘接续’三月之后中断的复苏,资本市场面临的宏观背景有望实质性改善。”
记者了解到,一些私募通过提前布局获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梅慧娟表示,7月底这一周沪深300在权重股带领下涨幅达到4.47%,这一周跑赢指数的管理人,主要分为几类:一是持仓地产或物业等地产相关板块,贡献较大,比如正松、希瓦、景林金美桥、勤辰林森等;二是配置金融板块,包括高毅邱国鹭、仁桥等在银行、保险或者券商有较多布局;三是持有食品饮料行业,比如慎知、新思哲等。“特别是重仓金融的这一类管理人,本周预计仍会持续表现。”
但私募对未来顺周期板块行情的持续性,观点发生分歧。
康曼德资本认为,从量变到质变,当政策累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推动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政治局会议为我国经济发展及市场投资指明了方向,券商、地产股活跃是有基本面及政策面支撑的,目前这两个板块估值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我们认为行情能持续,并且能持续较长时间。”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称,7月高层会议积极定调后,各部门密集发声,预计后续宏观和产业政策的推出和落地会比较迅速,对于政策的期待将对股市情绪形成支撑。此前由于市场经济预期逐渐走弱,传统周期板块相对表现也比较弱。在政策预期出现反转后,与政策效果关联更加密切的传统周期行业的景气度预期出现修正,其反弹更强势。“短期来看,市场对于这些板块的乐观预期仍对板块有支撑,但也需要关注短期积累涨幅带来的获利了结行为和板块波动。从稍长的角度看,下半年政策密集落地,带动经济好转将是一个持续性利好,传统顺周期行业或将保持活跃。从估值端看,截至8月3日,房地产和非银金融板块的市净率分别为0.95倍和1.28倍,分别为2010年以来12%和9.5%分位数的水平,估值处于历史上偏低状态。”
但是,也有些私募认为金融、地产等仍是短期行情。翼虎投资董事长、投资总监余定恒表示,重要会议后市场放量上涨,但近几日市场量能有所缩减,盘面情绪减弱。总的来看,当前的政策拐点已现,政策底是L型而非V型,是托底式,指数会逐渐企稳,低估值开始反弹,但市场向上还需要加把劲。
重阳投资合伙人寇志伟认为,近期券商股和地产股表现活跃,主要是两个因素推动:一是政治局会议增强了市场信心,投资者的政策预期增强;二是这两个板块主流机构资金较少,存在一定的资金博弈的因素。“我们认为,这样的板块行情可能是一轮行情初始阶段的引领者,起到拉升人气、提振信心的作用,后续持续性更强的可能是真正受益于政策刺激和经济复苏,中长期成长逻辑更优的板块。”
开思基金合伙人、投资总监倪飞称,近期政策面释放了不少长期重磅信号,短期对市场的投资信心有一定程度的支撑,但单靠情绪的行情通常难以持续。中期来看,需要观察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指引下,是否有进一步配套政策出台优化交易机制并且推动长期资金入市。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表现应与企业的内在价值匹配,仍需要等待进一步具体政策出台后方可评估,目前顶层政策设计传导至具体企业上的实质影响有限,投资者应理性看待。
人工智能进入业绩验证期更看好应用领域的机会
同时,上半年火热的人工智能板块近期调整,也受到市场关注,但不少私募仍然非常看好。
勤辰资产称,上半年市场出现的“TMT牛市”,并非A股特有,而是全球市场的大势。虽然算力产业链存在竞争格局等问题,但是整体基本面超预期,特别是全球化视角下,不难把握相关投资机会;应用领域相关投资机会确实难以把握,但是也不宜直接归类为主题投资。“远期来看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有望把全球蛋糕做大。我们往往高估一年的变化,却低估十年的变化。美股等相关板块,算力仍然强势,后续关注点是大的AI应用落地情况。”
倪飞表示,开思基金对人工智能保持了跟踪研究,持仓中也有相关标的受益。人工智能可能是自PC普及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生产力革命,未来在许多领域都存在潜在的应用场景,目前更看好应用端,即“+AI”方向,成熟的应用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后能够更快地落实到企业盈利中。而“AI+”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商业模式演变。
康曼德资本坦言,AI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AI和AI+板块的行情是可以看的比较远的。在AI应用领域,关注四个方面:一是AI+制造升级,机器人是以GPT4为代表的AI最好的载体,所涉及到的各个产业链都会有很多受益公司;二是AI+乘用车,政策预期+技术进步,智能驾驶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是AI+消费电子,智能手机走向人工智能,行业有望温和复苏;四是AI+智能家电,有望带来智能化和个性化体验的进一步升级。
私募认为以AI为主的短期炒作机会在减少,接下来进入业绩验证期,未来大概率走向分化。方磊称,上半年人工智能板块的火热既有宏观因素也有产业因素,目前看这两方面因素均较二季度有所弱化。人工智能板块已经度过了纯粹概念驱动上涨的阶段,即将进入业绩验证期。后续板块内部的表现大概率走向分化,只有那些真正具备竞争力和业绩落地概率的优质公司可以走出来。
余定恒表示,Meta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阶段性结束“百模大战”,算力不再是稀缺资源;未来应用可能都被重塑一遍。短期来说炒作成分过高,资金面过度拥挤,AI见顶退潮面临价值回归。板块逐渐从概念炒作阶段进入跑马圈地的业绩兑现阶段,重点看谁的商业模式能够跑通。但人工智能的长期趋势保持不变,对这个板块始终会保持长期跟踪和高度关注。“最近中报陆续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公司业绩总体没有太超预期,下半年业绩暂没有看到明显预期差。”
港股宏观环境发生改善看好低估值下的投资价值
尽管港股近期再度调整,但不少私募认为,港股仍有较好的估值修复机会。
“近期我们看到内资和外资对海外中国股票的配置力度都有所加强。内资方面,南向资金自7月19日大举加仓港股,而其中买入的重点是恒指ETF和国企指数ETF,这实际上不是对某个公司或板块的看好,而是对整个港股市场的看好。外资方面,政治局会议释放了积极的稳增长信号,外资对中国资产的配置力度是在回升的。考虑到目前外资对中国资产的低配程度和去年年底接近,港股估值修复的力度可能也会比较强。”寇志伟告诉记者。
方磊表示,近期港股市场上涨和调整的核心因素在于国内经济预期的变化,下半年港股面临的中期宏观环境要优于二季度。一方面,国内逆周期调解下整体经济动能的恢复以及互联网平台转为常态化监管,都对港股的基本面有支撑;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将在三季度迎来尾声,港股流动性预期有所改善。并且,中美关系的修复也对港股形成利好。
但短期来看,由于国内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需要时间,叠加全年经济弱复苏仍为基准预期,市场经济预期短期或仍有反复,这可能会带来部分短期盈利盘获利了结和港股市场震荡幅度加大。
此外,从估值角度看,当前港股处于估值底部区域。截至8月3日,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的市盈率分别为9倍和27.5倍,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具有较强的安全边际。
倪飞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能只看总量增速而忽略结构性的变化,部分产能过剩的传统行业需要规避,而新兴行业与产能出清的行业值得关注。但总体上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依旧持续,港股在当前的估值下具备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勤辰资产补充,港股是一个被显著低估的市场,最近一个月有很多的回购、增持,甚至私有化,“内部人”用真金白银表达的态度更加坚定了市场的信心。“我们非常重视积极回购和分红的公司,市场情绪冰点的时候,股票的最终买家往往是上市公司自身,我们更愿意选择与投资人站在一起的管理层,尤其是港股以及中概互联网企业,近两年陆续抛出大力度的回购计划,某些公司计划两年回购近20%的总股本,说明其充分认可公司的内在价值;另外虽然短期回购很难看到显著效果,但从几年维度来看,持续的大力度回购会成为股价表现的基石。”
在投资方向上,余定恒表示,港股的科技股本轮的反弹较多,市场反馈偏积极。港股总体和中国的宏观基本面、美国的利率等关系比较大,指数级的板块性行情概率不大,但结构型的个股机会还是可以期待的。“目前我们配置了一些硬科技的港股公司,也看好一些业绩有望持续增长的相关标的。”
康曼德资本看好几个方向,首先,港股比较有特色的是平台经济科网股,后续明确要发展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是需要贡献一份力量的,可以考虑港股科网股;其次,香港市场有一些创新的生物公司、医药医疗公司,尽管目前它们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在持续地投入研发,在国内和全球都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还有,同一只股票大多数时候港股的估值相较内地市场便宜。所以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些股票都值得关注的。